文/哲仕超級購買理由戰(zhàn)略公司
品牌的LOGO就是給消費者的第一信息嚣镜。這個信息不僅要做到給消費者塑造正面的第一印象的目的,還要求必須能讓消費者喊得出來圣絮!因為只有能喊得出來祈惶,他才能將這個品牌介紹給其他人。
說這一點前,我先講一個我去佛山三水見一個朋友的事情捧请。對方的店在一個商場里凡涩,我第一次去那個商場,不熟悉位置疹蛉,從車庫上到商場一樓后活箕,打電話詢問對方具體怎么走。對方問:“你現(xiàn)在在什么位置可款?”我看了下旁邊的店招牌育韩,一個長長的英文LOGO(圖形+英文),沒有中文名稱闺鲸,當時我就讀不出來筋讨。我只能往更遠一點地方看,看到前面有個“國美電器”的招牌摸恍,接著我告訴對方在“國美電器”的旁邊悉罕,對方才開始告訴我怎么走。
發(fā)現(xiàn)沒有立镶?我最開始站的那家店壁袄,明明近在咫尺,卻沒法告訴我的朋友它叫什么店媚媒,這就是在LOGO設(shè)計時出了問題嗜逻。
在中國市場,品牌名稱和品牌LOGO的設(shè)計上缭召,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栈顷,必須要有中文。這是哲仕一直在強調(diào)的品牌LOGO的可讀性嵌巷》劣迹可讀,才是一切傳播的前提晴竞。
時間往前推15年蛙卤,大部分國內(nèi)的企業(yè)或者品牌的LOGO圖形后面帶的品牌名稱,都是中文名稱噩死。這是什么目的颤难?就是為了讓人能讀出來。但是后來已维,大家為了要讓品牌形象“國際化”行嗤,國內(nèi)也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英文品牌名稱。如果是為了讓英語閱讀者也識別得了品牌垛耳,那在LOGO上增加英文名稱部分是可以理解的栅屏。但是有的企業(yè)干脆就把中文部分都去掉了飘千,直接用英文名稱,而且還是一長串的一個單詞栈雳。也許护奈,此刻你想要反駁,因為你一張嘴就可以舉出一大堆國際名牌都是英文名稱的例子來哥纫,這就叫不明所以霉旗。
國際品牌用英文,那是在國外蛀骇,進到中國厌秒,它照樣得加個中文名稱。比如Apple擅憔,他到中國就得同時有個中文“蘋果”鸵闪,不然它開始的傳播成本就要翻十倍!還有Mercedes-Benz暑诸,到中國要取個中文名稱叫“梅賽德斯-奔馳”岛马,為了進一步方便傳播,直接叫“奔馳”屠列。SUMSUNG進到中國要取個名叫“三星”,否則大家就喊不出來伞矩,成了啞巴品牌笛洛。啞巴品牌是不具備任何傳播性的。
是不是中國品牌LOGO在設(shè)計上就不能英文化乃坤?也不一定苛让!而且個別行業(yè)和品類的產(chǎn)品,其屬性決定了它必須要給消費者塑造一個更加西方化的印象才有利于營銷湿诊。那么狱杰,這種情況怎么處理?有個前提——必須非常簡單厅须!簡單到保證大家都能讀仿畸!比如IBM,比如LG朗和,這樣的品牌LOGO即使在中國也可以不需要中文错沽,因為他的英文名稱即使不懂英文的中國人,也能讀出來眶拉。成功運用這種方式的中國品牌也有千埃,比如TCL。